当前位置:首页 > 行业资讯 >  > 正文
潘鲁生丨我画大湾区
来源:山东工艺美术学院  时间:2023-07-12 09:03:07
字号:

编者按: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建校五十周年特展“寄情大湾区——潘鲁生艺术作品巡回展”,将于7月15日在山东美术馆开幕。展览由中国美术家协会、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联合主办,山东美术馆承办,山东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、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协办,通过粤港澳大湾区主题创作和大湾区民艺调研记录两个展示单元,呈现粤港澳大湾区城市与乡村、文化与社会、传统与现代繁荣共生的文化景观。本文为潘鲁生为展览撰写的自序。

近年来,一直在大湾区进行民艺调研,走了不少乡村社区,到过许多工厂码头,总被这块年轻而又古老、富饶而又神奇的土地打动,拍了不少图片,画了一些写生稿,即时记录所见所想。大湾区的传统村落、传统工艺尤其具有历史与当下、本土与世界、经济与文化交汇共生的意义,在国家经济发展、改革开放的前沿,昔日的传统村落、民间艺术作为文化传统的根脉、日常生活的情境延续和发展,其中包含很多耐人寻味的主题,可观,可思,可画,透过形象体会其中悠远绵长的人文精神和文化意味。

2018年1月,考察广东古村落

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
在大湾区,人们供奉共同的先祖,修建同一样式的祠堂,乡音相似,风俗相近,文化同根,乡土的、家族的纽带尤其紧密。鳞次栉比的楼宇广厦间依然留存着昔日的街巷、船坞、牌坊和民居,现代化的车水马龙里还交织着古老的乡风乡愁,还有快节奏的工作和生活中往往能感受到早茶、粤剧里悠扬的生活韵律,即使是四面八方来的外乡人也能从中找到家的归属感。

《粤·围龙屋》2022年124x245cm纸本·彩墨 潘鲁生

我想把这些景和物记录下来,就用平常的视角,匆匆一瞥或回眸而视,极目眺望或细细打量,真实地记录我看到的大湾区,表现自己感受到的风土人情。我想,这一切要像写生一样真实,还原物象最本真的状态,从整体到局部,以绘画意象呈现出来。在古老沧桑的牌楼背后有错综交织的电线天线,在巍峨庄重的墙面上布着斑驳的苔痕水迹,旧民居新楼房穿插并置,小渔船大货轮遥相呼应,新与旧、古老和现代、城市与乡村就这样自然地交织在一起,不需要取舍,也不必回避,就用彩墨点染铺陈它们本来的样子,展现那一刻时空、景物、眼与心交汇的样子。这是今天的大湾映现在我心里的样子,就像白云投影在湖面,水流云动,是此时,也是永恒。

2018年10月,广东惠东县尧峦山村调研

这组作品创作完成于疫情封控时期,那些天我独自在工作室思考创作,看到窗外冬去春来的景色,看到走过的每一个熟悉的地方,内心格外沉静。我想用笔墨表现这种特殊的宁静,淡远的天空或宁静的水面,叠映的高墙或苍郁的树木,即使是林立的店铺、交织的绳缆、密集的货箱也是苍茫无声的存在,没有人物,没有喧嚣,是景物自己的叙事。隐去闹市人影,呈现市井空茫,但一草一木、一砖一瓦里无不留有人文的踪迹和精神,它们汇合在一起就是粤港澳湾区的生活和记忆。这种沉静感源自于一种简淡的生活方式,如同饮茶,不在于茶器如何、环境怎样,而是品茶时的“清静之心”。我们需要这样的体验,无需繁华,不要装饰,而直指本源的精神。

《粤·上岳古镇》(局部)2022年124x245cm纸本·彩墨 潘鲁生

这组作品运用的是中国彩墨语言,完全传统的笔墨皴擦点染,求得一种冲淡自然之感。因为大湾区不仅是繁华的、繁忙的,充满工业、商业澎湃的动力,也是宁静的、祥和的、人文的,有着凝聚的内力,能让外来的游子找到奋斗的归属。怎样表现繁华里朴素的本质?怎样体现忙碌中的宁静?怎样呈现市井之间、寻常之物中时间的光泽?怎样在还原物象的同时而不剥离它独特的神韵?我想水墨是最恰当的,濡染、浸润本身就具有一种时间感,呈现每一时、每一物、每一刹那的当下所具有的意义。

2018年1月,考察广东古村落

有人将铺满落叶的庭院扫得一干二净后,又轻轻把树摇一下,抖落几片叶子⋯⋯我们常常找寻和感受生活本来的样子、朴素细微处的美。我想,如果可以用画笔呈现出来,大湾区之景就是其中的一部分,繁华深处是质朴、包容,沉静而美好。记录当下,也是回望历史、面向未来。希望文化同根、民风同源、经济共融、社会繁荣的大湾区再创神话。

潘鲁生

癸卯立夏日

《港·大澳渔港》2022年124x245cm纸本·彩墨 潘鲁生

《港·大澳渔村》2022年124x124cm纸本·彩墨 潘鲁生

2022年1月,调研澳门花王堂街制香工艺

《澳·大三巴》2022年124x124cm纸本·彩墨 潘鲁生

《澳·大榕树》2023年124x245cm纸本·彩墨 潘鲁生

标签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