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 > 咨询规划 >  > 正文
口述|“郑州人张嘴做核酸采样的样子,熟练得让人心疼”
  时间:2022-01-10 16:28:23
字号:

最近,郑州人的朋友圈里流传着一个段子:以后考古,嗓子眼有茧的,都是郑州人。还有一句感慨:郑州人做核酸采样张嘴的样子,熟练得让人心疼。

虽然有的说法是玩笑话,但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疫情中郑州人的经历。

郑州本轮疫情以来,从2022年1月4日到9日,郑州市民西楚已经做过5次核酸检测。1月9日15时,河南省政府新闻办召开发布会宣布,郑州市明日将继续开展第五轮全员核酸检测。

发布会介绍,1月3日报告首例病例后,郑州市立即启动了第一轮重点人员核酸检测,并计划通过多轮次、滚动式全员核酸检测,实现起底捞干。西楚说,社区告诉他,前后要连做7天核酸检测。他咨询了在郑州的几位朋友,他们的社区也说要连做7天。

西楚告诉澎湃新闻,其所在小区处于管控区,虽然不能出管控区域,但可以出小区。小区附近超市、菜店都开着,生活物资能买到,价格也还可以。

西楚说,2022年了,希望能苦尽甘来。

以下为西楚口述:

最近郑州人的生活,每天的重头戏就是核酸采样。

1月3日晚7点,小区物业微信通知到地下车库负一层做核酸采样。我下楼一看,队伍排出百十米,虽然秩序不错,但人实在太多,就先没做。

当晚,物业还通知说,小区目前没封,外地回来的可以向社区咨询政策。

我们小区距郑州本轮疫情病例2所住小区,不足五百米。该病例曾去的菜市场,也是我们小区业主日常买菜的主要去处。

1月4日上午8点半,物业通知说,小区所在区域属管控区,提醒大家先备些菜。中午,我下楼做了核酸。

管控区可以出小区,但只能在一定区域活动。4日晚10点,忙完工作,我到小区门口超市,紧急购买了些菠菜、土豆、茄子、鸡蛋等。这个超市平时以卖生活商品为主,只有两三平方米的蔬菜区。当晚,我看到只有五六种菜,而且都是用大袋子装着,应该是紧急调运过来的。菜价略贵,但还可以接受。

1月6日,物业再次通知,到地下车库做核酸采样,下午顺利做完。当晚,郑州市发布通知,7日开启新一轮全员核酸检测,上午9:00开始,15:00完成。

郑州市官方表示,为在最短时间内实现社会面清零和全域清零,郑州市计划通过多轮滚动全员核酸检测实现起底捞干。对不参加全员核酸检测的居民,健康码将被标记为黄码,并按照相关规定承担相应法律责任。

7日、8日、9日,我连续每天都到地下车库做核酸采样。咨询社区,社区说要连做7天。我咨询了在管控区、防范区的朋友,他们电话询问社区后告诉我,社区回复也是连做7天。一位参与核酸采样工作的护士说,通知也是连做7天。

从1月7日开始,我对核酸采样有个明显的感受,是捅得都比较深,更认真也更加规范。有朋友说他也是这种感觉。

官方消息显示,郑州每天6小时完成全市1200多万人的核酸采样,有3.3万人参与采样工作,里面有许多兄弟地市来支援的医疗队伍。

每次核酸采样,基本都是排队20分钟左右。秩序比较好,队与队间,设置了隔离带。我们小区,7日是排3队,8日增加为5队。而且,工作越来越细致。现场挂有党旗,还张贴有“全员核酸检测工作20个不允许”海报,对采样工作有详细规定,比如采样点不撤、下沉人员不能撤离;不允许采样人员不按规定更换手套;不允许出现空管、碎管、标本管漏液等。

因为连续五六天窝在家里,我感觉比较闷,1月8日中午做完核酸采样,我出去采购肉类,顺便转了转。我看到,因为管控区内的主要道路要保持通畅,所以是居民区分割管控。我们小区门前的路,东西两头都有卡点,有警察、社区人员和志愿者执勤,只有一线防疫人员拿着证明能够进出。

小区附近的饭店,都已经关门,只有超市、水果店和菜店开着。附近最主要的大型菜市场,因为此前病例去过,是关着的。不过,有比较大的生鲜超市开着。因为多数群众已经采购过,人不是特别多。猪前腿肉14元钱一样,猪肉看起来也很新鲜,菜价也还不错。我买了些猪肉和水果。

附近小区,从外面看多数都静悄悄的。我们小区因为外面有广场,有群众和孩子在广场玩耍,给道路上已经没什么车和人的管控区,增加了一些人气。

因为我平常工作就不坐班,疫情对我来说,除了在家窝着比较闷外,没有特别的感觉。但我相信,疫情对许多人的影响不会小。

值得庆幸的是,我感觉郑州此次疫情并不是特别严重,政府防控措施也能做到比较周全。郑州针对封控区、管控区群众就医需求,制定有详细方案,比如提供专车接送、指定医院等。

比较扎心的是,家里燃气热水器坏了,根本打不开。联系售后,说需要换零件,因为进不来管控区,让我先坚持坚持。1月9日,郑州市上线了“郑在抗疫紧急求助通道”,考虑了一下,觉得烧热水虽然麻烦点,却够不上紧急,应该把资源留给那些更需要的人,也就没去求助。

总体的感受,借用网上一句话,“郑州人张嘴做核酸采样的样子,熟练得让人心疼。”希望这轮疫情早点结束。2022年了,期待苦尽甘来。

澎湃新闻记者 段彦超 【编辑:孙静波】

标签: